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、诗人、剧作家、历史学家、考古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书法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。他在我国文化科学战线奋战了60个春秋,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化遗产,是继鲁讯之后我国文化路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。座落于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的郭沫若旧居,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、学习的地方,是世界文化成功崛起的起点。郭沫若旧居博物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。
郭沫若故居始建于清嘉靖年间,为中式穿头结构平房,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,有大小房间36间,占地面积2186平方米,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,集居家、商铺、家塾、园林为一体,至今仍保持原样。故居的正门楣上“贞寿之门”大匾,是因其祖母百岁之时受清光绪皇帝所赐封(1980年恢复故居时为罗孟汀手书)。临街为商业店铺,取字“郭鸣兴达”号,寓兴旺发达之意。二进横匾“汾阳世第”,意郭氏为唐汾阳王郭子仪后裔。二进、三进陪房为郭沫若诞生之处及与张琼华结婚时的洞房,其父母居室及厨房、酒房亦在此。后院为绥山山馆及花园,是郭沫若幼年读书的地方。1939年春,郭沫若回到沙湾探亲,并到沙湾小学作抗日宣讲;同年秋,因父亲去世,郭沫若再次回到沙湾。1980年4月26日,郭沫若故居经修复后正式对外开放,并接待了日本国第一个访问乐山的代表团。1992年,乐山市沙湾区政府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,在故居后花园外沿,修建郭沫若故居博物馆,占地1000平方米,为一楼一底三合庭院仿古建筑。2012年,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,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拆除郭沫若故居博物馆,投资修建了郭沫若纪念馆、沫若文化苑,并对郭沫若故居后花园进行了复原改造。郭沫若纪念馆于2010年9月动工,2012年10月竣工,占地面积6056平方米,建筑面积3698平方米,陈列布展面积2200平方米。纪念馆陈列布展分为“君自沫水来”“国之栋梁柱”“文艺新创造”“史学开宏篇”等四个单元。沫若文化苑于2012年2月开工建设,2012年10月竣工,占地面积14980平方米,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,是沫若文化主题公园、郭沫若故居和郭沫若纪念馆内涵和外延。
郭沫若旧居博物馆是乐山市一县级博物馆,分旧居和博物馆两部分。旧居于1980年4月筹备复原,同年7月对外开放,并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,旧居博物馆于1992年3月18日动工修建,同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,隶属乐山市沙湾区文体局。
郭沫若旧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。旧居座西向东,是一座四进三天井穿斗木结构的小青瓦平房,共有大小房间36间,占地2189平方米,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。旧居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,经逐步扩建,到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,至今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。
博物馆是紧依旧居后花园,占地3.35亩,为仿古建筑,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,为一楼一底三合庭院建筑,与旧居座向一致,其主体建筑一层为郭沫若生平陈列大厅,二楼为接待室、会议室、办公室等。